在生鲜电商加入无人货架大军的一系列事件中,有几个相当重要的节点。
首先,自然是最早入局也是下了重注的每日优鲜,早早地启动了自己的“每日优鲜便利购”,打响了生鲜电商进军无人零食的第一枪。不仅提前卡好了身位,随后又紧接着宣布自己已经到账多时的2.3亿美元融资。可以说,每日优鲜从一开始就为生鲜电商+无人货架奠定了基调,给行业打开了想象空间。
随后,base上海的智能贩卖机项目Citybox获得了真格、GGV等机构的1500万美元投资。其特点是以生鲜鲜食为主要品类、同时也支持全品类的非开放式终端,这一点有别于大部分的无人货架,但是在主要的切入场景上基本一致。Citybox虽然也是作为独立的创业项目,其实是由天天果园和城市超市内部孵化,由天天果园的王强负责。Citybox也曾强调自己依托于天天果园和城市超市,因而拥有强大的生鲜鲜食供应链,并在一开始就具备规模化的履约能力。
第三个入局的同样是位于上海的生鲜电商U掌柜,与每日优鲜一样是前置仓模式的坚定信仰者。其于9月宣布自己的办公室便利柜项目正式启动,并且此前已经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测试,还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U掌柜的便利柜项目除了常见的开放式货架外,还配备了开放式的冷藏冰箱,提供水果酸奶等。
除了亲自挂帅上阵、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的,还有选择与已经相对成熟的无人货架项目合作,间接打入无人货架领域的生鲜电商。
8月底,易果集团就与哈米科技达成合作,并且非常大方地将生鲜供应链体系全面开放给哈米,目前主要是水果、冷饮,未来可拓展到餐食;同时两者还会在数据方面有相当深的合作,以达到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的目的。
类似地,百果园在9月下旬同样启动了“大百果联盟”,联合七只考拉、好品、领蛙三家无人货架,进军无人零售。其合作的具体形式也类似:开放供应链、共享数据以提供个性化服务。
至此,尽管形式不同,国内生鲜电商第一梯队几乎全部入局无人货架。而问题就是,为什么生鲜电商对无人货架如此热情高涨,在正是一片红海的时候选择入局厮杀,甚至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而无人货架又为何乐于与生鲜电商达成合作?
首先,行业目前已经达成一致观点,即开放式货架上的零食、方便食品是极致场景化的消费品,是切入点但是又有几大缺点:门槛太低,同时利润太薄,同质化严重导致黏度不够复购率低。所以,将来无人货架领域的一个重要壁垒就在于鲜食、水果、酸奶等产品,这些产品将对一个货架能否盈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生鲜电商来说,它们做无人货架有天然的优势,而无人货架则急需差异化的产品策略。
而生鲜电商以对供应链及物流体系超高的要求著称,经历过两年多的厮杀,活下来的基本都练就了自己的一套极强的供应链体系,在履约成本、选品、采购、控损、冷链物流等等诸多环节,都总结了一整套经验。在规模化效应的作用下,许多生鲜电商已经快要达到盈亏平衡的关键节点,差的就是更强的订单密度,而这时无人货架可能带来的效益就显得非常诱人了。
不用说每个货架作为一个微型的线下销售网店,其本身就能带来一定的销售额,更重要的是,每个货架还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线下展示点、广告位,覆盖高质量、精准的办公室人群,平均每个货架30到50人。这一点,U掌柜称已经得到了验证,并且拿出了一系列数据:在开设有U掌柜便利柜的企业,APP渗透率平均增长率1倍以上,有的企业达到了3倍。
在后端的效率提升来看,无人货架也有许多要向生鲜电商取经,其中前置仓模式可能是最为重要的。我们知道,无人货架的补货周期已经是许多玩家非常重视的因素,每天1到0.5次的周期,如果再加上鲜食、水果所需要的冷链物流,对于大多数仍聚焦于铺点的无人货架来说,是根本吃不消的。
而像每日优鲜、U掌柜这样已经在各自阵地城市布局了几十上百前置仓的生鲜电商来说,更多来自办公场景的点位和订单,只会提高整个系统在工作日时的利用率,减少休息日和节假日的压力,摊薄订单的履约成本。反过来说,这也是生鲜电商相对于普通无人货架的优势所在:更快的补货、更新鲜的产品和更丰富的可选品类。
可以大胆猜测,不久后的无人货架,可能会配备类似前置仓的补货站,兼备冷链仓储、中央厨房、配送员休息站等多种功能,覆盖2~3公里,而在这方面最有经验的,自然是生鲜电商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