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人货架企业,这一消费场景虽然高频且刚需,但是产品过于标准化、SKU存量少,成为制约其市场规模的最大短板。当然,业内人早已明知,无人货架本身就是一门不大的生意:
业内人士算过这样一笔账:无人货柜单次补货的物流成本与人力成本在20元至30元,货物成本在300元至600元之间,单柜日收入在50元至80元,这还是忽略损耗和丢失成本的数据。实际上,行业内平均货损率达到10%就要考虑撤柜,但为了占据位置,很多公司把这一风控红线一压再压,有的无人货架货损率已经达到20%仍在运行中,加上运营、地推成本,会不会成为最后一根“稻草”?当然,这始终是压在投资人脑袋上的一根草。
对于消费者而言,一方面,当前物联网技术还未完全达到消费者的顺畅体验,“卡壳”或错漏仍有发生;另一方面,无人化的货架缺乏有效监管手段,其产品(尤其食品)的安全性难以保障。
无人经济的初级阶段乱象丛生
你一定能想到无人货架与消费者诚信之间的矛盾,盗损率高一直是困扰业内的大难题。那么,如何通过投入成本来提高技术监管率,是货架商应考虑的一个微妙权衡。
这种混乱还发生在货架商之间的竞争中:有从业者表示曾遇恶性竞争,对手将货架货品拿走,由于没付款后台数据未更新,被消费者投诉补货不及时。综合来看,点位之战与恶性竞争相互促进,让这个本就急促的行业更添混乱。
得供应链者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