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3年更迭3代设备 趟过“3年大坑”
三全鲜食从做无人值守售货机到切入办公室消费市场,靠的是自身不断的试错,自我摸索出来的一套逻辑。
在一番市场调研后,三全鲜食以上海为试点,开始投放第一代自助售卖机。大部分投放在写字楼的一楼大堂,因设备体量大,面临租金、电费等运营成本问题。
在投放大概不到100台机器后,他们还发现一个问题:前期销售很好,但在运营6个月后,售卖机销售开始大幅下滑,甚至可以说是被“拦腰砍断”。
6个月是一个新品牌的尝鲜周期,也叫“品牌遗忘周期”。消费者对口味也有一个周期,“口味遗忘周期”大概是23天。“在消费者的尝鲜周期内,要想尽各种各样的营销手段,让用户停留下来。否则,尝鲜、好奇心驱使过后,就会被遗忘。”三全鲜食COO杨志说。
还有跟便利店的竞争——“在没有便利店的地方,三全鲜食的自助售卖机生意都很好。但有便利店的地方,尤其越是市场竞争饱和度高的地方,三全鲜食的自助售货机就没了优势。”三全鲜食的结论是,第一代自助售货机的模式基本上走不通。
另外的问题就是坪效。一台自助售货机投放在写字楼楼下,1平方米的占地面积1年下来可能是产出6000~10000元。这种坪效产出对应便利店的坪效,相对较弱。
于第一代机型的试错,2015年6月,三全鲜食推出第一台2.0版自助售货机——设备小型化,投放进离用户更近、用户伸手可及的公司办公室内。
2.0版售货机的迭代逻辑在于两点:办公室白领确实有盒饭的需求;售货机做小,设备才能离用户更近,也更能快速投放做出密度。大概三四个月时间,三全鲜食的2.0版自助售货机做到近1000台的规模。
但问题还是在后续的运营中被爆出。首先,为了设备的小型化,三全鲜食牺牲了其多元化,基本是信用交割的封闭式设计,用户在付款前看不到商品。
其次,为了降低故障率,三全鲜食二代机的货道结构做得相对简单,这意味着可能丧失对用户多样性需求的满足。
大概用了不到1年时间,三全鲜食又开发了第三代自助售卖机,是“预订+售卖”两种功能的集成。
此前,基于三全鲜食一路的试错摸索,其基本上断定,短保商品最适合做预订。“尤其是盒饭、饭团、寿司一类的鲜食。”
三全鲜食认为,预订的方式便利了用户对鲜食安全性方面的需求。但缺点是商品陈列区是封闭的,信用交割导致体验稍差,透明性差,鲜食的带动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三全鲜食希望通过研究消费者对面对面商品的转化率,为三代设备做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