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少头部企业已经在逐渐摸清商业模式的情况下,开始了自己健康平稳的发展,但围绕“单纯的无人货架到底能不能构成一门生意”,在投资界和零售业内却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
远镜创投创始合伙人杜宇村对此就表示,“这比较困难,困难的点在于其单点收入过小、终端过于分散”,在杜宇村看来,凡是能成为生意的业态,最重要的是单点下的规模效应,而在这一点上无人货架的想象空间确实有限。
在七只考拉CEO文朝晖眼里这样的说法却并不准确,“相比较无人货架,‘近场零售服务’可能更能准确概括我们现在做的事情,我们也确信这是一门可以赚钱的生意”,文朝晖说,“在这个过程里,办公室只是众多场景中的一个。”据了解,从2017年底开始七只考拉已经在一些高档社区、居民楼,写字楼大厅试投放了考拉盒子,从而来解决不同消费场景下的不同需求,虽然目前只在北京地区投放,但是从月流水来看,七只考拉目前已经几乎可以实现盈亏平衡。
而围绕相对封闭的办公室场景,不少无人货架企业也在不断尝试着一些新业务的探索,除了单纯的无人货架和冷热柜的搭配,以小e微店为代表的一些企业还在提供着自助咖啡机的服务,“通过无人货架上的咖啡胶囊,短短几分钟之内就能泡出一杯咖啡”,小e微店CEO荣光告诉记者,“甚至类似于饭美美、蚂蚁鲜生等自助售饭业务也会成为下一波无人货架考虑的业务范畴。”
相比较之下,果小美的设想则更为大胆,在其CEO阎利珉看来,“无人货架的流量价值远远高于卖货。”在接受零售前沿社采访时,果小美CMO胡冠中就表示,“在未来不排除会在线上做一个果小美版的聚划算,通过虚拟货架的形式来销售B端产品和云端服务。”
与单纯只围绕办公室场景或者只做货架生意不同,猩便利和便利蜂的业态拓展则要更加丰富一些。除了无人货架,这两家还在同时经营着自己的便利店业态,“以便利店作为前置仓来为货架做供应链后盾,实现两种业态的双向流动”,这被业界认为是最理想的业态搭配。
在此前接受凤凰科技采访时,猩便利的联合创始人司江华表示,“对猩便利来讲,看上去我们在做无人便利架、智能自助便利店,实际上我们打造的是围绕白领生活500米、15分钟生活圈的即时消费平台。未来某一天,我们也可能放弃便利店和便利架,但我们围绕白领生活500米15分钟的生活是不会改变的,这是核心的底层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