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猩便利之后,日前,无人货架领域又一个巨头企业陷入裁员撤站风波。这个企业就是便利蜂。
有媒体报道称,根据便利蜂内部员工爆料,日前便利蜂在某个城市员工内部群下发通知,除现有的8个智能货柜试点城市及3个欲铺城市之外,其余38个已铺设简易货架的城市将全部撤站。其指出,撤站将导致上千名在职员工失业,并且造成约4万个点位流失。
随后,便利蜂对此事作出回应称,公司目前已布局几家主流智能货柜代工厂,提出产能要求。但考虑到市场供需情况短期无法解决,公司会优先选择首批城市做高密度、智能化覆盖。
便利蜂方面表示,目前无人货架市场粗放型运营阶段已经结束,整个行业竞争重点转向运营效率。经反复论证,公司认为智能货柜是运营效率提升的前提条件。而通过智能货柜的相关优势,在解决了货损顾虑后,公司也会推出高单价、短保商品,来响应用户需求。
据悉,从去年11月开始,便利蜂就开始启动无人货架业务。尽管属于行业内的后发者,但是在去年年末,便利蜂就宣布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完成5万个货架投放,赶超其他早入局者一年的进度,成为行业内的头部企业。
事实上,无人货架经历从风口到陨落的过程,仅仅不过一年。2017年夏天爆发的新零售浪潮中,无人货架绝对是当中的当红炸子鸡。便利蜂、每日优鲜、猩便利、果小美等创业公司迅速抢占市场,吸引多达数十亿的投资。但从去年年底开始,无人货架企业撤站裁员的消息就开始此起彼伏。
此前,猩便利、七只考拉等无人货架企业先后被曝出撤站裁员。有分析认为,随着资本市场对无人货架领域的态度趋于冷静,很多企业已经不具备进一步支撑升级迭代的资本动力,在找到能打动投资方的新故事之前,不得不停掉大部分网点,集中资源维护升级优质网点,而位于市场中尾部的大部分企业将不得不面临资金烧完后的倒闭或者被并购。
尽管便利蜂在回应中否认了撤站的传闻,但从其表述来看,确有谋求转型和回缩的举措。有业内人士指出,便利蜂大量撤站的原因主要有三个:首先,智能货柜产能不足,跟不上便利蜂城市扩张的速度;其次,智能货柜成本过高,无法实现全国大规模投放和维护;第三,整个无人货架领域集体面临持续亏损,资金压力巨大。
而造成无人货架领域集体面临亏损的原因,除了行业内竞争激烈、烧钱抢点之外,货损仍旧是行业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无人货架刚面世的时候,就有部分玩家直言,他们摆放在办公室的无人货架上面的商品经常被人未付款就拿走。而在恶意竞争阶段,甚至有竞争对手会将自家的商品放到他们的货架上,或者拿走。
“拿东西付不付钱全靠自觉,这是一门挑战人性的生意,先天限定了无人货架里面无法放入高客单价的商品。盗损问题作为零售业的常见问题,在一开始被杀入这个行业的互联网从业者忽略了。”上述业内人士说。
便利蜂事实上已经察觉到这一点,因此才提出用智能货柜来取代无人货架。智能货柜的封闭性能够有效解决货损问题,高单价、短保商品也可以出现在货柜中,客单价相应也会得到提升。而基于智能货柜通电、在线的特性,运营方能实时掌握每个点位的库存信息,补货会更加精准、及时。
资本市场也有自己的行动来证实智能货柜的“可能性”。今年2月,包括兔子商城、茶水时间等数家专注智能货柜的创业公司先后宣布获得融资。除了能够解决货损问题外,业内人士指出,智能货柜的场景更加多元化,除了无人货架现有的办公场景外,还有B端用户、社区等市场价值更大的场景。
有投资人在接受证券时报·创业资本汇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说办公室场景是百亿规模,那么社区消费市场的规模将是数万亿。在他看来,从无人货架到智能货柜,碎片化零售终端虽然变智能了,可以解决一定的货损问题,但却绕不开供应链问题,大一些的无人货架公司已经开始在着手解决供应链问题,可若是涉足社区新零售市场,对商品种类要求更加多样,除了零食,还要涉及水果、蔬菜等生鲜品类,这对供应链能力和运营能力的挑战也更大。